Home Page News IDF·论坛|聚焦纪录片的思想交锋与学术探讨
IDF·论坛|聚焦纪录片的思想交锋与学术探讨
2021-10-22
 
2021年10月22-25日,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学术论坛,将在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
 
作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主体活动之一,本届IDF论坛特邀国内重量级学者、文化大家、资深创作者、业内领军人物共聚杭城,围绕“作为‘记忆体’的影像记录”这一主题,聚焦时间、记忆、媒介、档案等关键问题,激荡思想,交流分享。通过学术研讨建立IDF的精神指向与内在凝聚力,形成以IDF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以专业性、深度性、前瞻性、敏锐性聚焦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机遇。

 

 

 

学术·讲座


第一场  国家典籍书写中的影像表达

时间:2021年10月23日(周六)18:00-20:0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学术主讲:
李松|国家文化服务系统建设专家委员会
李松,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档案学会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编辑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史诗百部》编辑委员会主任。并在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任特聘教授或研究生、博士生导师。


学术主持: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出演电影《巫山云雨》、《柔情史》等。著书《一个人的影像》《看不见的影像》。

 


第二场  从人造想象到人工幻想

时间:2021年10月24日(周日)19:00-21:0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学术主讲:
李洋|北京大学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制片人,法国戴高乐大学博士,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著有《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主编“新迷影丛书”,译有《巴迪欧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迷影精神赏”发起人。


学术主持:
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电影哲学与纪录片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场  中国真实故事的国际传播

时间:2021年10月25日(周一)上午09:30-12:0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主讲:
魏克然|资深纪录片导演、制片人
 
魏克然,现任 Discovery 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东亚及东南亚区内容总编,全面领导集团东亚及东南亚区的内容管理、编播以及节目制作。

研讨嘉宾:
齐康|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总经理
齐康,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北京大学艺术硕士,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总经理。

研讨嘉宾:
陈玲珍|中国美术学院
陈玲珍,视纳华仁CNEX的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以及CNEX Studio执行长,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选片委员,中华新世代影像文创协会常务监事。
研讨嘉宾: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学术·圆桌论坛


第一场  记忆中的历史

时间:2021年10月23日(周六)13:30-17:3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学术主持:
黎小锋|同济大学
 
黎小锋,纪录片导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游神考》《昨日狂想曲》《遍地乌金》等。
学术评议: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研讨嘉宾:
董冰峰|中国美术学院
【我们,集体:影像中的艺术与集体】
董冰峰,学者、策展人。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13)。


研讨嘉宾:
王音洁|浙江理工大学
【经验的毁灭与重生——再论“地质电影”之纪录片(《瓜山》《地层2》)】
王音洁,浙江理工大学表演系副教授,“场外说”谈话剧场创办人、“外剧场”工作室发起人,艺术史博士,剧场导演。研究领域集中于当代影像与剧场创作,女性主义和批评理论。

研讨嘉宾:
蔡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给记忆一个地点:电影、创伤与景观】
蔡潇,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获表演与媒介专业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为电影及影像理论、新媒体艺术、表演与文化研究。


研讨嘉宾:
杨国柱|山东艺术学院
【档案冲动:论一种作为“记忆体”的当代影像纪录策略】
杨国柱,上海大学艺术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讲师。


研讨嘉宾:
韩晓强|西南政法大学
【论文记忆:从论文电影到视频论文】
韩晓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媒介理论、艺术史等,运营媒介研究公众号“观察者的技术”。


研讨嘉宾:
丛峰|纪录片导演
【论社会复眼】
丛峰,1972年生于河北承德,电影作者,写作者,摄影师,区域考察者,《电影作者》杂志编委。


第二场 【纪录影像如何回应历史创伤】《无去来处》映后研讨会

时间:2021年10月23日(周六)19:00-22:0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北苑报告厅

主持: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研讨嘉宾:
赵亮|纪录片导演
赵亮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深造,期间拍摄了《告别圆明园》(1995)、《纸飞机》(1997-2001,荣获第三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TIDF)国际影带竞赛优等奖)、《城市场景》(2004,荣获2006年德国卡塞尔纪录和录象艺术节金钥匙奖和德国奥本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在江边》(2004-2005)等多部纪录片。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活动影像艺术家和摄影艺术家。


研讨嘉宾:
王小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
王小鲁,影评人,策展人,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出版有《电影与时代病》(2008)《电影政治》(2014)《电影意志》(2019)。

研讨嘉宾:
杜海滨|中国美术学院
杜海滨,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首届IDF优秀纪录片获得者,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
 
 
研讨嘉宾:董冰峰|中国美术学院
 
 


第三场  历史中的记忆

时间:2021年10月24日(周日)13:30-17:3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学术主持:
谭  政|《电影艺术》主编
 
谭政,《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期刊编辑部副主任,研究员,电影学博士。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青联主席、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秘书长、中国青年电影编剧扶持计划(聿影计划)秘书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专家评委、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评委、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传媒荣誉单元评委。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印度电影。
 
 
学术评议: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

研讨嘉宾:
郭力昕|台湾政治大学
【记得什么、如何记得?——作为‘记忆体’的可疑的纪录影像】
郭力昕,台湾媒体评论、学者。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兼院长。曾任《人间》杂志图片主编,《中时晚报》媒体/摄影评论专栏作者。


研讨嘉宾:
赵一工|中国传媒大学
【口述历史与纪录片】
赵一工,中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策划、统筹;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节目首席记者;电影人口述史、知青口述史、《新中国·新电影》项目负责人,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研讨嘉宾:王小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
【纪录片:可以体验的历史】

研讨嘉宾:
张侃侃|浙江大学
【记忆让渡:从崔洪钗到档案学】
张侃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任教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研究路径主要是电影理论和媒体艺术。译有高德曼剧本两种。出演声响剧场《并茂》(长江美术馆,2021)。
研讨嘉宾:杜海滨|中国美术学院
【影像的记忆功能】

 

论坛预约即日起正式开放
预约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