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IDF·创投 | 提案单元活动回顾与明日预告
IDF·创投 | 提案单元活动回顾与明日预告
2021-10-23

 

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 The 5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2021”)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工作坊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本届年度主题为“感·知”,于2021年10月22日-25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

 

上古以感为因、知为果,中古以知为因、感为果。在电与核的当代,知经由实验抵达,感并非生成知。两者相互隔离、相互支撑。手握摄像机和话筒,指尖调动软件万千指令,纪录片工作者始于感,抵达知,纪录片始于对物质世界的复制而抵达生成。纪录片大会是与公众共享“感”与“知”的平台。这是IDF的集体理想。 

 

 

“IDF创投”提案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对纪录片作者的扶持单元,旨在为具有国际潜力的优秀纪录片项目创造孵化与合作机会,鼓励纪录片作者创作更具品质的艺术作品。由IDF学术委员会对全球征集的华语纪录片制作项目进行初审与复评后,遴选出 16 个入围提案项目。 

 

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IDF创投”提案单元预演于2021年10月22日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举行。入围的十六项企划主创人员到场并阐述项目主要内容,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杜海滨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对作者进行了详细点评。

 

预演结束后张献民导师表示:“大家内容准备的特别充分,时间把握的很好。”杜海滨导师表示:“我触动非常大,现场有这么多同仁一起认真参与预演,让我看到了影片更多的可能性与未来。”

 


提案预演导师杜海滨

 


 提案预演导师张献民

 

10月23日上午,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IDF创投”提案单元正式举行,现电影业办公室总监,柏林影展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代表王庆锵,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各单元负责人,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终评委徐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博士雷建军担任评委,哔哩哔哩纪录片中心制片人陈柯洋、好雨知时工作室总监金辉、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优酷人文内容合作业务主管杨丽莉、字节跳动文化纪实部门负责人张心、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洪雷、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片人韩蕾、CNEX共同创办人暨制作总监张钊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欣欣向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总制片人徐秋丽作为决策人出席会议。

 


提案单元评委王庆锵

 


提案单元评委雷建军

 



提案单元评委徐铮

 

今日亮相的 部纪录片项目包括了 6 部纪录长片与 2 部系列纪录片。

 

 

 

大环境与小人物
时代飞速发展的裂变如何影响到个体

 

  白马少年  

Baima Boy

 

 

导演:叶炳均
制片人:杨欣蕾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白马少年》讲述了十六岁的留守儿童阿弟生活在广西白马镇,由于母爱的长期缺席和留守的经历与对自由的渴望,一辆改装过后的鬼火承载了他少年时代所有的喜怒哀乐,半年前的一个电话打乱了阿弟去广东打工的计划,分别十多年的母亲联系上了阿弟,希望阿弟去她的城市生活,面对着心理与生存的双重困境,阿弟决定找到母亲解开心结。

 

在白马少年的故事里不仅有青春期的爱与痛,更有少年的成长与主动选择的自我救赎。奔涌而来的时代潮流下,男孩在成长至男人的阶段中无法承载成长带来的压力,为了谋生只能像他们父辈一样,离开小镇然后被工业文明驯服,这似乎是一个轮回,他们挣扎无奈,却又如此无力。评委雷建军评价:“此片可以多聚焦于社会环境和媒介对少年成长的影响。”决策人张钊维评价:“片中对人物和底层的诠释很好,多聚焦于主角自身的状态,寻找主角独立的着床。”

 

 

“他们是交通杀手,是普通的少年,是鄙视链的底端,他们是白马少年。”

 

 

 

成衣江湖

The Wild Street

 

导演:黄宛露
制片人:张悦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成衣江湖》则讲述了新冠疫情下电商经济对传统实体业的打击,曾经的 “天下第一街” 武汉汉正街迎来前所未有的萧条。《成衣江湖》的故事围绕着三位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处境和成长展开,她们扎根于旧江湖,面对挑战做出各自选择,融入新江湖的过程。作者从自身成长环境出发带领观众思考——数字经济浪潮下这群人要去哪?这个群体如何实现对各自困境的突围?影片呈现人物在当下的选择、奋斗与挣扎,作者说:“这里就像一个江湖,每个奋斗在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个主角眼里的汉正街是截然不同的,她们的眼光加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汉正街。

 

评委雷建军评价:“希望更多的聚焦在画面,用画面讲故事。” 决策人徐秋丽评价:“片中三位女性性格强势,希望在有共同韧性下,把差异性展现出来。

 

 

“武汉作为全球事件聚焦的中心,我们希望向普世传递这个兼具时代性与社会性的影片。”

 

 

 

出生与成长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如何改变人生轨迹

 

 

定制宝贝

My Customized Baby

 

导演:刘静
制片人:钟凯宇、顾玥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选择成为妈妈之前,叶海洋是自由的,而有了孩子之后,她便有了最深的羁绊。刘静《定制宝贝》聚焦在女性生育权问题,讲述了实现财务自由的叶海洋前往国外买精生子,一年后,经由叶海洋精心挑选、孕育的女孩Doris出生,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和无微不至的关爱环绕着Doris的成长,一切似乎都在叶海洋的规划之中,但随着Doris逐渐长大,更深层的矛盾开始出现——如何向孩子解释父亲的缺失?“新”的家庭是否真的摒弃了传统家庭的结构?

 

纪录片为东亚社会传统家庭模式与单边式男性权力的共生化家庭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评委徐铮评价:“说中产阶级的故事比底层人物更难,要为观众建立更多的情感链接,聚焦人物生活困境,避免故事变成纯粹的猎奇。” 决策人张心评价:“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背后有更多深刻的问题,‘狂人’是全世界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

 

 

“学着成为女儿,学着成为人”

 

 

 

对看-II

Look Love-II

 

 

导演:叶云

制片人:叶云、邓婷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在拿起相机拍摄孩子之前,叶云是懵懂的,而拿起相机之后,她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生命交织。《对看-II》跟随来自贫困乡村和国际都市的两群小孩,从九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群像式的展现从童年到青年的时光缩影,景观式的呈现从农村到城市,十年间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变化。

 

同时深入五个主要角色的家庭、学校以及个人内心世界,剖析不同个体的生命困境与挑战,以及他们的故事所反映的时代与阶层普遍的困境与挑战。评委徐铮评价:“该片很好的展现了人物与情感的关系”,评委雷建军评价:“作者自我投射非常强,影片已然变成作者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的相识,作者与此片主人公已经具有丰厚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与他们对看,与他们的生命相伴。宇宙浩瀚,人类如蝼蚁,如浮尘,如缥缈的羽毛。而心怀爱意的人,也许拥有治愈或拯救他人的超能力。你我皆为平凡人,有人却能在爱里当英雄。面对影片主人公之一突然离世,作者说:“生命的离开是我凝视的底色,也是我最大的动力。”

 

 

“相识十年,生命不息,记录不息,凝视是爱”

 

 

 

传统文化与社会变迁
传统文化如何在工业文明浪潮中找到自我定位

 

对牛歌唱

Hold Down to the Cow

 

2021年CCDF “IDF邀请奖”优选项目

 

导演:解修远

制片人:肖龙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在中国江南地区,几千年来,牛,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而存在,随着拖拉机等现代机具的使用,牛渐渐退出了农耕生产,而仅仅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肉食,人跟牛那种相依相生的家人般的关系也不复存在。足爷一生跟牛打交道,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牛歌唱》作者通过几年的跟拍,采用观察视角跟随陪伴的形式,记录了足爷跟牛最后相伴的日子,同时也留下了传统农耕社会最后一片记忆。

 

纪录片呈现了足爷十年如一日坚持放牛和他与后辈的代际沟通矛盾,当挖掘机驶到河堤旁,挖走的是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是自然更替的残酷。在足爷脉脉温情的歌声下,是传统农耕社会最后的遗本。决策人张鹂评价:“纪录片将现在和过去农作对比,希望聚焦在牛与老人的情感互动,有些画面无需言语,观众自会感受。”决策人韩蕾评价:“此片记录着中国视角消失的村庄,也体现了与前工业时代的关系,但基调应更具江南诗意表达,展示人与动物相同相情的眷恋与爱。”

 

 

“江南自然风光的牧歌,传统生活方式的挽歌”

 

复活的南宗壁画

The Southern China Mural Painting: China's Lost Art

 

 

导演:曾辉、王莉莉

制片人:余源伟

类型:系列纪录片

制作阶段:拍摄期

 

 

在《复活的南宗壁画》中,中国美院何士扬教授和他的团队,历经十数年艰辛,真正复活“南宗壁画”。《复活的南宗壁画》以当下人物的至诚叩问和鲜活行为串联线索,对话历史,勾连想象,自然而生动地解述着“南宗壁画”历史渊源,勾勒出南宗壁画的历史脉络,唤醒传统艺术沉睡的价值,实现古今相通、对话、呼应和寻找。

 

在叙述手法上多用“讲故事”“做任务”的方法,通过纪录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寻找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文化最有自信的一部分。作者说:“通过传统技艺,文艺复兴,展现文人壁画与审美,表达中国美学体系的一部分。”评委雷建军建议:“人物或许可以通过纪实拍摄展现,将纪实的美融入到感受和创造里。”决策人金辉评价:“要确定此片的灵魂,找准人在该片中的地位。”决策人张钊维:“纪录片介于美学之上(神圣性)和美学之下(世俗),希望作者能围绕着主角的实践跟创作过程确认他的神圣性的追求是什么,落在什么样的世俗基础上,才能接近主角所追求的艺术触觉。”

 

 

“感知精神世界,追求信仰光辉。”

 

 

 

乡与国
人类原始催生的归属感如何解决生活困境

 

 

何处是他乡

Brewing a Pot of Poetry

 

 

导演:张树奇

制片人:孙炎

类型:系列纪录片/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后期制作

 

 

《何处是他乡》聚焦于移民小城景德镇一群个性鲜明、作品风格迥异的创作者,揣着家乡的记忆,热气腾腾地共生。他们为艺术苦恼,为工艺较真;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沉浮,在作品与产品间徘徊;他们的态度与选择,都跟这座城市紧密相连。通过对人物的挖掘,试图展现景德镇开放包容的人文城市景象,描绘充满烟火气的当代人间生态。

 

作者说:“我想表达的是关于生活形态与情感体验的故事,虽然主角依旧有很多困境,但这个城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共通的解药,走进艺术家生活日常,看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在世界之内共建一个世外桃源。”决策人陈柯洋评价:“此片逆时代反向讲述了一群快乐的人,建议做成系列纪录片。”决策人宁玉琪建议:“将每一集的类型区分开来,使不同群体的人都能引起思考与共鸣。”

 

 

“兰陵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荒野之国

Land of Wilderness

 

导演:朱一尘
制片人:郗文臻
类型:纪录长片
制作阶段:拍摄完成

 

 

《荒野之国》讲述了“斜扛青年鼻祖中年人”乔小刀在玉龙雪山脚下荒野为他的女儿建一个童话王国的故事,他一边赚钱一边建国,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废品破烂变废为宝,把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和想象场景变成现实,他想让每个孤独的人在这里体会到更深的孤独,从而得到治愈,回到现实。

 

作者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遇见了与他相似的主人公,在家庭与梦想之间来回切换,作者说:“荒野之国里面装满童话理想,装置艺术和奇怪的小屋,把这些年在云南所学所领悟,全部放在里面,希望它是梦,静惜,孤独和无尽。”评委雷建军评价:“此片很打动我,每一栋房子都代表了小时候的想象和记忆,可以尝试发展成介于纪录片与剧情片之中的作品。”

 

 

“不向王门作从伶,独横焦尾坐云汀。钟期老去知音少,弹与秋江白鹭听。”

 

 

 

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IDF创投”提案单元将于2021年10月24日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继续举行,敬请关注。

 

 

 

“IDF创投”提案单元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