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IDF·展播 | 《洛里诺的鲸鱼》:虚构和现实的界限
​IDF·展播 | 《洛里诺的鲸鱼》:虚构和现实的界限
2020-10-15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 The 4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2020”)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本届年度主题为“生·活”,将于2020年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

 

 

 

 洛里诺的鲸鱼

The Whale from Lorino

波兰 |59分钟

*亚洲首映 Asian Premiere

 

文/杨婷轩

 

在遥远西伯利亚的东北方,住着曾穿过白令海峡、从阿拉斯加来的,楚克其人。

纪录片《洛里诺的鲸鱼》一开头,就选择用楚克其人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对于生命起源的一个传说:鲸化身女性,同海边的男人结合,孕育最初的生命。

继而镜头转向如同传说中一般透着寒冷和萧瑟的北方海滩。如果有观众刚刚被传说激起一丝好奇,这会儿就能看到海滩上的男女老少处理鲸的尸体的场面。他们沉默地、机械地、熟练地切下肉块,他们生吃,存储发酵。

 

《洛里诺的鲸鱼》海报

 

很有列宾风格的一组楚克其人的肖像。个体的面目不甚清晰,但观众能窥见族群的某种状态。

这是一个靠信誉能买东西的小镇。我们姑且称它为一个小镇。

仅有的几家本地商店卖生存的必需品。可以赊账。可以纠其信誉讨价还价。

然后导演马切伊·库斯克开始跟拍两条不同的主线。

 

《洛里诺的鲸鱼》剧照

 

一边是成年人为状似残忍、艰辛的捕鲸而做的长期准备。等待季节来临,在漫长而枯燥的等待中饮酒、沉默。如同好几个世纪以来,甚至更久之前开始的,一模一样的传承。

以现代眼光来看,对于捕鲸事业的争议,在楚克其人透着涩味的生存需求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在影片里也确不曾被提及。

而另一边,儿童在极为现代性的学校里,学习知识和社会性。如果只看这一组素材,观众是无法判定纪录片拍摄的地方的。

但他们似乎更愿意在旷野之息中奔跑,同巨大巨大的鲸的骸骨玩闹。像泰坦一样光脚穿过荒芜,漫无目的。

 

《洛里诺的鲸鱼》剧照

 

纪录片整体的色调很衬洛里诺这个地方。天和海在荧幕上泛着灰,草始终带着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棕色。寒冷、凌冽、遥远这类的感受,扑面而来。

马切伊·库斯克是华沙出身,非科班导演。在视听语言上还算中规中矩。所以这种风格化的影像,我更倾向于来自他本身的斯拉夫审美。

巧的是,今年IDF的另一部展播短片《不朽的意识》,拍摄了另一个俄罗斯工业小城的日常。

同样是在极北的北方,机械、破落、极夜里始终不化的雪,在泛着冷调的城市里,用很相似的审美,穿过荧幕,让你体味某种无言的沉重。

配乐是电子乐和透着悲伤感觉的钢琴曲。1小时的片长,村庄和人物的生存状态被徐徐呈现。观众隐隐约约在期待着什么。

最终让本片完整的,是在接近结尾的地方,还是拍到了捕鲸。我觉得这其实是全片的基调。

 

《洛里诺的鲸鱼》剧照

 

当故事和情绪都被推起来之后,事件本身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直接的杀戮镜头,只是海里少少的鲜红色表示了猎杀的成功。

整个观影累积起来的,那股说不清的郁气,在这一刻终于被呼了出去。

有了这个照应,开篇的传说就不是多余的。

《洛里诺的鲸鱼》展示了一个永无乡的样貌,用当地传说混合当下的观察和思考,精妙地混淆了虚构和纪实的界限。

在这个被时间和其他人类忘记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生息。

 

《洛里诺的鲸鱼》预告片

 

洛里诺的鲸鱼 | The Whale from Lorino

导演:马切伊·库斯克

制片人:米科拉伊·波克罗姆斯基

制片地区:波兰

类型:纪录短片

对白语言:波兰语

时长:59 min

 

参展经历

2019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 - 中长片竞赛单元(入围)

2020 克拉科夫电影节 - 银角奖

2020 反重力国际电影节 - The Smakjam Polish单元 最佳作品竞赛奖

 

纪录片简介

《洛里诺的鲸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西伯利亚最古老的部落的后裔在遥远的楚科奇土地上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每年捕杀濒临灭绝的鲸鱼不仅是一种传统,而且是在这个受到苏联破坏的恶劣环境中生存过冬所必需之事。这是两个正在消失的世界之间发生的冲突:楚科奇文明和雄伟壮观的鲸鱼世界在历史矛盾与严酷的生存斗争之间角力的故事。

 

 

 

- 以下是文中提及的纪录片的展播信息 -

 

《洛里诺的鲸鱼》

*亚洲首映

10月17日 14:00-15:30

单向空间

 

 

IDF · 重磅 | “D20提名”入围片单公布

IDF·重磅 | “纪录之光”展播片单公布

IDF·重磅 |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展播单元排片全览表及预约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