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 The 4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2020”)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本届年度主题为“生·活”,将于2020年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
“后真相时代的影像真实”主题研讨会
2020年10月16-19日,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学术论坛,将在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
IDF学术(IDForum)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学术版块,旨在以宽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整合与更新纪录片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此来伴随和支持纪录片创作中的艺术探索与社会实践。本届论坛学术主题为“后真相时代的影像真实”( Reality of Image in the Post-Truth Era),由学术讲座、学者论坛和作者论坛三部分构成。

圆桌论坛
IDForum
主办: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国美术学院
时间:2020年10月17-19日 13:30-17:30
地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
- 关于圆桌论坛 -
IDForum圆桌论坛分为“作者论坛“与”学者/作者论坛“两大版块,特邀业内多位著名学者、作者,共聚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在“后真相时代的影像真实”论坛主题下,以【何谓真相?何谓真实?】【影像与它的真实性理想】【纪录片的影像真实】为分论坛主题,开启为期三天的圆桌论坛,对“后真相时代”境况反思,并寻找实践策略的新一轮契机。有力地作出对后真相时代之困境的回应,因为这一提问本身已是回应的开启。
- 与会嘉宾 -
汪民安|清华大学
胡 泳|北京大学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
聂欣如|华东师范大学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
董冰峰|中国美术学院
杨弋枢|上海大学
Michael Berr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黎小锋|同济大学/ 纪录片导演
安 靖|南开大学
王 球|复旦大学
顾 桃|纪录片导演
徐亚萍|上海师范大学
肥 内|影评人学者
张 寅|复旦大学
曹伟嘉|复旦大学
林 叶|艺评人 / 译者
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 导演
- 学术讲座日程 -
▷ 2020年10月17日(周六)13:30-17:30
圆桌一
——
从来自哲学或思想史的视角对真相或真实等概念作出批判性的反思或形而上的重建。
This round table aims at a critical reflection or a metaphys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concept of truth or reali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 学术主持 -
汪民安|清华大学
汪民安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著作《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尼采与身体》《论家用电器》《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什么是当代》等十余部,2016年拍摄纪录片《米歇尔·福柯》,并有诸多论文和评论文章在国内外发表。长期致力于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等研究。主编理论丛刊《生产》,并主编《人文科学译丛》等多套丛书和著作,如《文化研究关键词》《尼采的幽灵》《福柯文选》(三卷本)等。
- 学术评议 -
聂欣如|华东师范大学
聂欣如
聂欣如,曾就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德国科隆媒介艺术学院。曾任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纪录片、动画片等。
曹伟嘉|复旦大学
曹伟嘉
曹伟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德勒兹哲学史重构中的手法主义。对影像的兴趣亦久,有纪录片、故事片等短片作品若干。
- 发言嘉宾 -
安 靖|南开大学
「可辩护的“极古性”与可理解的“事实性”——关于梅亚苏思辨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安靖
安靖,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史和当代德法自然哲学。
张 寅|复旦大学
「基于特异性的历史叙述」
张寅
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主要学术兴趣为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和当代激进思想。
王 球|复旦大学
「知觉与纪实——“影像真实”规范性问题的自然化理解」
王球
王球,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 2020年10月18日(周日)13:30-17:30
圆桌二
——
在影像研究的一般视域中重新思考已经具有自身传统的真实性理想,并基于影像创作与接受的新情境来重新整理影像理论传统话语中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融合。
In this round table, we would like to reflect on the tradition of authenticity idealism in the general context of media research, and we will comb both the confron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ormalism and realism in the traditional discourses of film theory against the new background of today’s image creation and reception.
- 学术主持 -
杨弋枢|上海大学
杨弋枢
杨弋枢,现任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导演,曾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作品有纪录片《浩然是谁》、《路上》,剧情片《一个夏天》、《之子于归》,出版有学术专著《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主持《电影机制研究》(专著),2011年,2011年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
- 学术评议 -
胡 泳|北京大学
胡泳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出版《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知识论导言》等专著。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
张献民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出演电影《巫山云雨》《柔情史》等。著书《一个人的影像》《看不见的影像》。近三年担任监制或艺术指导的影片有《路边野餐》《我们梦见电影》《塔洛》《额日登的远行》《轻松+愉快》《何日君再来》《帝国梦》《好友》《肋骨》《长风镇》等。长年推动中国电影的内外交流、组织艺术影片放映。
- 发言嘉宾 -
MICHAEL BERR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后疫情与非虚构写作」
Michael Berry
Michael Berry(白睿文),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现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华语文学、电影、流行文化和翻译学。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
「新虚构纪录片与后真相时代影像真实」
倪祥保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院长,原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的理事和省级的常务理事,担任过国家社科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多次担任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的网评专家、结项审核专家,参加并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国际影展评委。
聂欣如|华东师范大学
「“动画纪录片”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观念」
聂欣如
聂欣如,曾就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德国科隆媒介艺术学院。曾任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纪录片、动画片等。
徐亚萍|上海师范大学
徐亚萍
徐亚萍,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电影研究博士,研究兴趣包括视觉生产与消费、纪录片、电影理论。
徐亚萍|上海师范大学
「转化“我”的在场形式的电影技法——纪录片与真相的距离=电影基本技法」
肥内
肥内,影评人、学者、讲师、作家。主要关注电影美学与形式研究,尤其专注研究小津安二郎电影。
曹伟嘉|复旦大学
「作为风格要素的平等——观看怀斯曼的《提提卡蠢事》」
曹伟嘉
曹伟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德勒兹哲学史重构中的手法主义。对影像的兴趣亦久,有纪录片、故事片等短片作品若干。
▷ 2020年10月19日(周一)13:30-17:30
圆桌三
——
从纪录片作者的具体经验与个别视角来探讨影像真实之构建的新的方法论可能。
Based on the specific experience and the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of documentary filmmakers, we would like to explore the new methodological possibilities of constructing a different image reality.
- 学术主持 -
董冰峰|中国美术学院
董冰峰
董冰峰,学者、策展人。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13)。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学术总监。曾担任2012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纪录影展和2014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的国际评审委员。他也是“重思集体: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2019)、“胡介鸣:超图像”(2018)、“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2018)、“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2016)等大型展览的联合策展人。
- 学术评议 -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
「新虚构纪录片与后真相时代影像真实」
倪祥保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院长,原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的理事和省级的常务理事,担任过国家社科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多次担任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的网评专家、结项审核专家,参加并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国际影展评委。
胡 泳|北京大学
胡泳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出版《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知识论导言》等专著。
- 发言嘉宾 -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
张献民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出演电影《巫山云雨》《柔情史》等。著书《一个人的影像》《看不见的影像》。近三年担任监制或艺术指导的影片有《路边野餐》《我们梦见电影》《塔洛》《额日登的远行》《轻松+愉快》《何日君再来》《帝国梦》《好友》《肋骨》《长风镇》等。长年推动中国电影的内外交流、组织艺术影片放映。
杨弋枢|上海大学
杨弋枢
杨弋枢,现任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导演,曾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作品有纪录片《浩然是谁》、《路上》,剧情片《一个夏天》、《之子于归》,出版有学术专著《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主持《电影机制研究》(专著),2011年,2011年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
黎小锋|同济大学 / 纪录片导演
「知觉与纪实——“影像真实”规范性问题的自然化理解」
黎小锋
黎小锋,纪录片导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代笔作品《昨日狂想曲》《遍地乌金》《我最后的秘密》《夜行人》《打春锣的人》等。“D20提名”评优单元入围影片《游神考》导演、制片人。
顾 桃|纪录片导演
「顾桃纪录——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边缘」
顾桃
顾桃,独立纪录片导演。从2005年开始纪录片创作,以“关注北方少数民族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为主题,拍摄了《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神·翳》《雨果的假期》《犴达罕》等民族题材的纪录片。
林 叶|艺评人 译者
「真相这种幻影」
林叶
林叶,艺评人、译者。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摄影理论翻译工作,译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选译《日本艺术摄影史》等。文章发表于ARTFORUM、腾讯·谷雨、澎湃、《信睿周报》《艺术当代》、瑞象视点、《书城》、艺术碎片、《中国摄影》等媒体。
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 / 导演
「晶体叙事与乏味时间——德勒兹视角的纪录片讨论」
周佳鹂
周佳鹂,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电影哲学与纪录片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专著《生成的两重面向——德勒兹影像理论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创作纪录片《瓜山度日研究》《建筑的身体》等。编剧电影作品《一次虚假的告别》《如同故事》等。
(因观众热情高涨,昨日预约已满,今日新增预约名额,约满即止,抓紧报名哦)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论坛2020
【主办单位】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浙江省纪录片协会
【时 间】2020年10月16-19日
【地 点】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组委会】
主任:张伟斌 金一斌
副主任:徐晓 刘正 顾顺坤
组委会委员:徐国强 郑娅娜 苏夏 王其全 严卫平 叶黎沼 李刚 刘智海 刘健 丰嫦 马海燕
【艺术总监】
高世名
【学术委员会】
艺术顾问:许江 王国富
主任: 高世名
副主任: 张献民 刘智海 周佳鹂
学术委员会委员: 苏夏 雪美莲 杜海滨 徐晓东
【执委会】
执行长: 郑娅娜 苏夏 严卫平 杜海滨
秘书长: 付帆
副秘书长: 史晓桉
【论坛单元】
总监:张献民 周佳鹂
策划:周佳鹂 曹伟嘉
执行:刘祖昊 徐晶晶 梁琰 王彬煜 赵雯 李宏达 周秦汉 钱君行 张子杰 谢逸杰 冯颖
影像制作团队:热海影视 成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