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IDF·2019 |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召开媒体通气会
IDF·2019 |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召开媒体通气会
2019-10-14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The 3rd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 2019”)是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专业纪录片盛会。以“我·纪录·事实”为宣言,是集纪录片展播、推优、提案、论坛、工作坊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定于2019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2019年10月11日下午2点,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于中国美术学院举行媒体通气会。与会嘉宾有: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国富先生,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教授,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纪录片协会会长顾顺坤先生,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执行长、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苏夏教授,浙江省广播电视局艺术管理处副处长叶黎沼先生。媒体通气会由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执行长、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智海教授主持。

 

 

2019媒体通气会现场

 

在会上,苏夏教授介绍了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日程安排以及历时九个月的筹备概况,并指出:“在前天截止的产业嘉宾与媒体注册,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国内一线平台、机构、公司自发地组团注册参会。如爱奇艺纪录片频道、腾讯纪录片出品、哔哩哔哩等国内一线平台,贾樟柯的、韩寒的电影公司,央视、新京报等一线媒体,本计划预留 80 位的产业嘉宾,最终通过两百余位。在仅开放 15 天的志愿者招募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 600 余份报名表,并且收到 20 余份来自海外志愿者的报名。”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执行长、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苏夏教授

 

王国富副局长阐述了举办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目的和意义,及其对浙江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作用,他表示:“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能办出效果、办出影响,关键在于我们全体的参与者,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国内外业界专业人士, 参展的主创人员等。他们全心全力地支持大会、增光添彩,让大会能够真正达到国际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标准。为浙江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促进浙江纪录片的繁荣,让中国纪录片事业在全球有立足之地,我们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国富先生

 

随后, 王国富副局长与刘正教授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并合影留念。协议的签署,见证了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国美术学院为浙江打造“全国影视副中心”建设与发展共同努力、协同创新、立足浙江本土,推动中国文化,以视觉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以视觉文化彰显中国风采。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教授

 

刘正教授与王国富副局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IDF 2019通气会嘉宾合影

 

2019年6月,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分别于亚洲纪录片论坛(Docedge)、上海电视节(STVF)、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SSD)举行全球启动仪式。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年度主题为“东·西”(Something-Somewhere)。
图腾文化中,东西是方位,东方苍龙,西方白虎。东西亦对应物质,东属木,西属金,器物、工具多金木造,是以东西称呼万物。
“东·西”,既有传说和抽象意义,亦具体甚至杂乱,即蕴藏着中国文明对宇宙基础和世界本质的哲思,亦互为辩证,指涉着世间无处不在的矛盾法则。
某事发生在某处,记录者们调查、探索、建构、展现,万物从而表里分明、面目清晰、脉络可循、推演有望。
“事·情”、“世·界”、“东·西”,IDF 试图以一种延续性的主题引导,不断建立与普及纪录美学本体精神。
本届大会共设有:“D20提名”评优单元“纪录之光”展播单元“IDF论坛”峰会单元“IDF创投”提案单元“IDF学院”培育单元五大版块。大会将继续秉持着公正、公开的态度,以专业的评判力、前瞻的视野、开放的胸襟,让最好、最新的纪录影像脱颖而出,引领纪录风向。

 

 亮点一 

 

“亚洲电影教父和伯乐”汤尼·雷恩

携手国际纪录片大咖展开东西方对话

 


由一中一西两位纪录片届的重量级人物担任本届大会 “D20 提名”评优单元评审委员会主席。他们分别是中国著名影视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以及英国著名影评人、策展人汤尼·雷恩(Tony Rayns)。汤尼·雷恩先生长期致力于国际电影的推广与影像制作,其尤为关注东亚电影的创作与推广,被称为“亚洲电影教父和伯乐”,曾发掘和推介众多亚洲优秀导演,如北野武、李沧东、洪尚秀、阿比察邦、陈凯歌、王家卫、贾樟柯、关锦鹏、蔡明亮等,出版有关于法斯宾德、韩国影像、铃木诚俊及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等著作。胡智锋则是中国影视学界举足轻重的名师,其长期致力于中国高等影视教育与教学,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始创者之一,电视美学重要奠基者,电视传播艺术学、传媒艺术学创建者。
此外,本届D20评审委员会成员还包括荷兰著名纪录片导演、实验艺术家弗兰克·谢菲尔(Frank Scheffer),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梁碧波,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欧洲著名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奥德里厄斯·斯托尼斯(Audrius Stonys),中国香港著名纪录片导演魏时煜及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第二届IDF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优秀纪录长片”获得者潘志琪。本届D20评审委员会享有国际公认的审美判断力和学术高度,在即将召开的IDF大会中,他们将形成东西方的深度对话并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亮点二 

 

D20提名单元6大洲61个国家630余部投稿

让-吕克·戈达尔、阿涅斯·瓦尔达领衔

 

本届“D20 提名”评优单元共征得来自 6 大洲 61 个国家及地区的 632 部纪录片报名,其中 597 部为有效报名纪录片。经过紧张的初审与复评,共有 20 部纪录片脱颖而出。包含纪录长片、纪录短片及系列纪录片三种类型。入围作品涵盖社会人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亚文化等题材。
影史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法国新浪潮奠基者之一,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其作品《影像之书》将作为开幕影片亮相本届IDF大会。与“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的作品《听瓦尔达说》共同领衔“D20提名”评优单元。《影像之书》曾获得2018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金棕榈奖。故事分为五个章节,是戈达尔谱写的一段关于抵抗和希望之歌。《听瓦尔达说》是阿涅斯·瓦尔达的新作,也是遗作,以一场大师课为主线,回顾她的创作生涯。至今不辍光影实验,不吝将艺术触觉传承,这是瓦尔达对影迷的告别。倾听瓦尔达也是影迷爱她、怀念她的最佳方式。
另外,入围作品中还包括雷磊导演的《动物方言》和刘冰导演的《滑板少年》,这两部作品分别提名了2019柏林国际电影节 - 青年论坛单元和2019奥斯卡 - 最佳纪录长片。入围片单中也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90后导演的作品,大师与新锐同台竞逐,开启纪录作品生命力的碰撞。
IDF 大会将继续以“回归纪录价值,彰显时代表达”为主张,发掘“有态度的纪录作者”和“有温度的纪录作品”。

 

 亮点三 

 

七大主题版块打造纪录片艺术盛宴

IDF大会终审评委携作品直面观众

 

2019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之光”展播单元根据不同的视角与出发点,设有“东·西 | 在IDF ”、“东·西 | 在路上 ”、“东·西 | 在人间”、“东·西 | 在低语”、“东·西 | 在此处”、“东·西 | 在中国、“东·西 | 在浙江”七个版块,其旨在围绕国际优秀作品的展播与观后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培育纪录片观众审美,形成前沿话题的讨论,将全球优秀纪录片的文化魅力渗透至百姓生活中,以此打造一场全民分享的纪录片艺术盛宴。
展播片单中不仅包括入围“D20提名”评优单元的 20 部影片。还有来自IDF终审评委的作品。在1960年代初,当法国“真实电影”的先驱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写实主义,魁北克的“直接电影”也开始博取关注。《时间之桥》这部冥想式的纪录片散文——便由奥德里斯·斯托尼斯(Audrius Stonys)和克里斯汀·布里亚德(Kristine Briede)共同创作。巧妙地突破了一般史学研究的藩篱,创造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电影创作者群像,一首关于电影诗人的电影诗。《米歇尔·福柯》是导演汪民安的一部实验性的哲学纪录片,也可以称为“论文纪录片”。影片全部由引文构成,其反工业化、反唯美主义的个人风格也令人耳目一新,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论文电影”以回应西方思想家的一次重要的思想实践。而有“学者导演”之称的魏时煜导演,则追寻华人街旧日的故事。纪录片《古巴花旦》制作历时6年,在呈现古巴舞台姐妹的艺术旅程的同时,以珍贵的新闻片和照片展示近百年来的中国、古巴历史和哈瓦那的华埠兴衰。
影像的评判者,同时是影像的写作者。这些作品,或者有国际视野,或者有学术深度,或者面向现实,或者面向内心,它们组成多维的思想与审美向度,也意味着IDF的不拘一格的倾向与尺度。

 

 亮点四 

 

豪华决策人阵容助力“IDF创投”提案单元

“IDF培育计划”工作坊升级为“IDF学院”

 

IDF组委会就“IDF创投”提案单元共征得纪录片项目 137 个,共有 16 个纪录片项目脱颖而出,其中既有创作成熟的全新企划,也有新生代导演带来的首部作品。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周浩携新作《孤注》再度入围本单元,黎小锋、贾恺作品《蝴蝶宝贝》将首次参与竞逐。《你的朋友在哪里》则是导演孙万玮第一部纪录长片。名师新秀在此汇聚,将碰撞出创作的灵感,思想的火花,以前沿的视角引领这个时代的纪录风潮。
而今年,“IDF创投”提案单元将全面升级,新增与亚洲纪录片论坛、CNEX纪录片基金会等数个国内外著名节展、发行平台、制片公司共同设立的非现金奖项。旨在吸纳更多、更优秀的精彩故事,持续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国门,迎接更多发展机遇。
另外,本届“IDF创投”提案单元的评审阵容亦大咖云集。奥斯卡金像奖评委、CNEX董事长暨共同创始人蒋显斌,资深制片人、导演韩轶以及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范俭共同担纲评委会主席。数十位中外纪录片领域制作人、媒体负责人联袂担任评委会决策人。
为培育更多纪录片领域的新生力量,今年“IDF培育计划”工作坊单元升级为“IDF学院”培育单元,将持续打造贯穿纪录片制作全流程的课程体系,为国际纪录片大师与中国青年导演搭建国际制作、教育、学术交流的合作平台。奥斯卡评委、CNEX联合创始人陈玲珍女士将携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剪辑奖获得者道格·布拉斯(Doug Blush)继续助力“IDF学院”,与艾美奖最佳剪辑、圣丹斯电影协会的剪辑导师大卫·蒂格(David Teague),中国著名剪辑师孔劲蕾以及中国著名电影监制、剪接师周强共同担任导师。

 

 亮点五 

 

3 大洲 9 国嘉宾形成思想交锋

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获奖导演鼎力助阵

 

本届大会的IDF论坛由“学术论坛”、“圆桌论坛”、“IDF讲堂三个版块组成。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业纪录片领域的领军人物、文化大家、产业投资人等围绕各版块主题展开学术对话。以开放、包容、前瞻的学术探讨,挖掘纪录片的本体创造与前沿问题,旨在形成全球纪录片界的思想交锋与学术共识,促使纪录片实践者以最诚意、最前沿、最专业的行动回馈百姓生活。
2019年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 论坛”峰会单元邀请了本届大会主席之一汤尼·雷恩(Tony Rayns),世界知名导演、奥斯卡评委会成员柯文思(Malcolm Clarke),奥斯卡金像奖评委、CNEX董事长暨共同创始人蒋显斌,IDA(国际纪录片协会)规划与政策总监克莱尔·阿吉拉尔(Claire Aguilar),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献民等 3 大洲 9 个国家众多纪录片作者、学者、文化大家、产业投资人齐聚杭城西子湖畔,围绕纪录影像前沿话题展开学术探讨。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将继续以“探索纪录本体、树立青年实验、高举人民之心、打造东方品质”为宗旨。发扬艺术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思考价值,以公正、开放、理性的态度面对真实作品,面对诚意作者。使其具有更高的学术标准、更包容的学术态度、更广泛的参与度及更加国际化的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