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The 3rd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 2019”)是集纪录片展播、推优、提案、论坛、工作坊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定于2019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学院”培育单元的征案延期至9月10日截止。
培育单元对年轻导演们有哪些帮助,亲身经历过培育单元的纪录片导演又有什么感受和建议?特邀往届成员李米杰导演,分享她的“亲身实录”。
导演介绍
李米杰,作为项目的国际制片合作过多位奥斯卡和艾美奖得主的导演和制片,如 Jessica Yu, Mila Aung-Thwin 和JuliaReichert;她也曾参与过BBC和Discovery的节目制作。这些制作领域包括纪录电影,电视纪录片以及纪录短片。2019年她联合制片的《美国工厂》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最佳导演奖”,该片被Netflix收购,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入围各大国际电影节。
2018 年她被选为中方导演给第三届金砖国家电影节制作中方开幕影片。她作为导演制作的短片 Walking into Tradition 于 2017年6月在 NHK 的“Inside Lens”栏目播出。Confucian Dream (中文名待定)是米杰导演的第一部纪录长片。
CONFUCIAN DREAM (中文名待定)
2019|导演,制片,剪辑:李米杰|82min
故事梗概:
从农村到大城市,超燕和丈夫靠着自己的奋斗进入了美国重型机械跨国公司工作,恋爱8年的他们,也迎来自己的孩子,表面的生活似乎是越来越好,可是生活里面的摩擦,让超燕不知不觉地眼里只有儿子晨晨……
晨晨4岁了,这是超燕带着儿子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年头。她感觉和儿子共同学习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让他们的心越靠越近了,她憧憬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自己家更加的美满和谐,可是现实生活却让她困惑不已。 看着晨晨被迫夹在自己和丈夫的斗争中,超燕困惑地离开了……
一个人做饭吃饭,一个人继续学习传统文化,一个人的深夜躲在被窝里掉眼泪……她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她不停地询问,想要找出口,和朋友聊,向国学老师请教,从传统文化的书里面去找答案,大家都在告诉她是她的问题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她在“善人道”课堂上哭着忏悔。她最后的自我反思是打开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大门吗?孩子教育的道路会如何往前延伸? 儒家里面的“和谐”思想,又带给了这个几近破裂的当代家庭什么样子的启示呢?
入围及获奖:
最佳亚洲提案----Doc Port Incheon韩国仁川提案会
入选IDFA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剪辑工作坊+大师班2016
入围美国IFP Week-2018
入围第二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学院”培育单元2018
入围Hotdoc加拿大国际电影节2019
入围Antenna澳大利亚国际电影节2019
第54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入围第35届以色列海法国际电影节
“剪辑是等待花开的过程”
——李米杰访谈录
| 在去年的“IDF学院”培育单元上印象最深的是?

导师廖庆松进行项目指导
“IDF学院”培育单元其实对于初剪或者是精剪阶段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我自己举例,第一次做纪录片,作为年轻的导演,有时候会对自己的一些决定不太自信,或者是对一些影片的卡点不知道该如何去推进,而在“IDF学院”培育单元中,可以遇到非常有经验有想法的导师。在相对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内,你可以就自己困扰的几个问题深入的提问和沟通。

CONFUCIAN DREAM 影片剧照
之前剪辑过很多奥斯卡获奖作品的Doug 挑选了我的影片一起工作,他非常的棒,很用心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甚至会给到一些很具体的解决方案,让我去尝试。他的性格也很随和,和他一起工作,精神层面是非常愉悦的。另外,“IDF学院”也开放给普通的学生,能够听到导师想法的同时可以听到他们的第一感受,就会让作为导演的我对影片有一个更立体的认知。
第二点我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是,“IDF学院”其实是一个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影片剪辑指导的好机会。不过,也要注意的是,“IDF学院”请得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每位老师背后的经验和想法都如一座座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但不是每个人的风格都是最贴近你的表达,所以作为导演得有自己取舍和决定。

CONFUCIAN DREAM 影片剧照
活动之后我选择和廖庆松老师工作了一周。第一天工作,廖老师说,你们剪纪录片大部分剪得是过程,不是情感,我听不懂,廖老师也不解释。后来,在那一周里面我对每一个廖老师修改的地方都认真记录,琢磨廖老师为什么要修改这个地方。到最后一天我就理解那句话了。
在这个之前,我就知道我有一个故事要讲,但是对于风格是没有概念的,和廖老师工作了一周之后,才理解我想要的影片的剪辑风格。
和那一周之后,我自己又从头到尾把所有的剪辑点过了一遍,一个一个场景修下来。很感激这个过程,真的是让我意识到我原来的剪辑点是有多碎,也对廖老师说的“看不见的剪辑”有更深的体悟。

CONFUCIAN DREAM 影片剧照
不要期待自己的影片在三四天之内就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IDF学院”只是给导演和影片一次检验的机会。在这里遇到新的思路要自己回去再好好琢磨,很多时候可能你还转不过弯来,因为毕竟和影片太近了,但是没有关系,好好记下笔记,全方位的记下笔记,甚至把对自己影片的课上反馈录好音,回去的时候可以细细琢磨,慢慢感受。
比如说我可能知道我在“IDF学院”的时候仍旧从旧圈圈里面转不出来,但我也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回来的时候再好好琢磨为什么自己会有那些反应,为什么别人会反应不同,背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剪辑的乐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捷径可以走,剪辑本身就是一个等待花开的过程,一朵接着一朵。

一对一课堂

学员与导师结业合影
这部在“IDF学院”完成的纪录长片正在筹备在中国院线上映,团队现在正在寻觅有合作意向的投资方。二是自己处于创作的积累期,未来想要创作的片子和拍摄对象的关系和许可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的沉淀了,现在正在用业余时间看书,一是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二是电影的书。
不管做什么内容,我都不想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人”永远是我最感兴趣的愿意往下去深入的点。看进去,看见一个个深邃的生命纹理,一条条相互作用而纠缠而演变的生命线。当然,同时也会寻觅机会,参加其他人和公司的项目。自己在做片子的过程中,有发现自己很多不足,很期待可以跟着不同的团队学习,迎接更多打开自己的机会。

李米杰导演作为联合制片的话题之作《美国工厂》
培育内容
“IDF 学院”培育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为培育未来纪录片新生力量而设置的公益性项目,旨在培育与吸纳更多、更优秀的华人导演与精彩故事。“IDF学院”培育单元的活动为期4天。国内外导师将从叙事和剪辑的角度,针对入选项目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活动期间,将安排粗剪看片、分组交流、分组工作、项目成果展示与讨论、顾问讲座等多项内容。
培育目标
针对单个项目进行一对一诊疗及剪辑指导
共同探讨纪录片叙事及剪辑方式
介绍国际制片及创作经验
为优质项目搭建国内外后续合作、制片、发行机会
我们寻求什么样的方案?
“IDF学院”培育单元面向中国大陆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开放,针对处于后制阶段的、具有创意的、人文类题材的电影长度纪录片项目。
提案人资格和要求?
1. 提案者须为中国籍
2. 拍摄完毕,处于后制阶段,并且在9月10日前提交粗剪版本(如无粗剪视为放弃报名资格)
3. 提案者须为影片之导演或制片人,导演须全程参加为期4天的工作坊,若导演无法全程参与,将丧失入选资格
报名所需材料?
1. 影片企划书(要求word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 创作缘起与宗旨
· 内容大纲
· 被拍摄对象、场景与事件简介
· 拍摄日程计划,目前所处的制作阶段
· 主要工作团队介绍
· 影片预算
· 附录数据(相关调查、新闻数据、被拍摄对象等等图片)
2. 影片视频资料:
a. 片花,拍摄素材中的重要场景,粗剪版样片
b. 至少一部已完成的代表作品
【特别提醒:因为有外国导师,所有入选项目的粗剪版本必须有英文字幕,如无法提供视为放弃资格】

IDF·2019 | 工作坊升级为“IDF学院”,征案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