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age News IDF·2020|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圆满落幕
IDF·2020|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圆满落幕
2020-10-21

 

“生·活”为年度主题的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20年10月19日晚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大陆地区首个在疫情之后恢复举办的华语纪录片节展,今年的IDF组委会积极应对特殊环境,调整举办模式,通过一次“特别呈现”为全球的纪录片行业及广大观众带来本年度纪录片的视听盛宴。本次大会设有“D20提名”评优单元、“IDF创投”提案单元、“纪录之光”展播单元、“IDF论坛”峰会单元四大内容板块,大会邀请了纪录片作者、制作机构、发行机构、文化学者、媒体人齐聚杭州西子湖畔,共赏西湖纪录之光。

 

 

IDF2020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纪录片评优发布

 

 

 

D20提名

 

作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主竞赛单元,“D20”旨在挖掘与表彰“有态度的纪录作者”和“有温度的纪录作品”,促进与鼓励纪录片人在创作成长路上的探索与坚持。本届“D20提名”评优单元共有 9 部纪录长片、5 部系列纪录片、5 部纪录短片入围。这些作品聚焦女性题材、家庭生活、爱与死亡,杰出的摄影和视觉的诗意性向我们充分展现了生活的脆弱之美,创伤没有因时间而消弥,摄影机镜头打开了伤口,作者们诚实地面对这一切,引发出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深度思考,并有勇气让自己置身其中,将纪录片创作推向新的维度。来自中国、美国、印度、荷兰的 8 位导演、学者组成的国际评审委员会,经过为期 1 周的线上评审及 3 次线下线上结合方式的评审会议,最终评选出 5 部优秀纪录片作品。

 

 

IDF年度纪录片:《妮诺丝卡》

评委推荐词:《妮诺丝卡》片名源自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名字,她来自尼加拉瓜,这也是一部关于她人生的影像。纪录片导演彼得·托比恩松在一个农村遇到了她。当时她是一个只有12岁的害羞女孩,边刷着牙边躲避镜头。但这也是导演和拍摄对象之间友谊的开始,这段友谊贯穿了他们的一生。故事开始于桑地诺的支持者与尼加拉瓜反叛军的战争中,当时的妮诺丝卡对自己的国家和生活都充满了希望。这些年来,两边都经历无数的艰难和挑战。当国家滑向独裁统治时,托比恩松的镜头开始跟随刚从家庭虐待中解脱出来的妮诺丝卡,她通过在西班牙的工作挣扎着养活自己的孩子,最后回到她的国家、她的村庄、她的家庭。很少有作品能以如此温柔的视角和投入来追踪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一部感人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坚强、意志坚定、美丽的女人。

 

 

 

优秀系列纪录片:《时代 我》

评委推荐词:《时代 我》基于扎实的人物研究,在主题和副题上也有明确的侧重。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很容易走进影片中的人物,真切地体会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和影片制作者之间的情感联结。透过巧妙的闪回式剪辑结构,人物的经历循序渐进地在观众面前展开。借由观察性镜头,我们得以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影像给予了观众思考的主动权,留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串联整个叙述。配乐恰到好处地调动了观众情绪,但绝不喧宾夺主。结局是开放式的,影像结束后,故事(也正如生活一般)仍然继续。每个人都能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时间和自己。

 

 

 

D20优秀纪录长片:《爱的结晶》

评委推荐词:伊娃·穆尔瓦德呈现了一个家庭同时挣扎于复杂的收容环境与他们的过去,使我们为之动容。这部作品是如此引人入胜,仿佛一个剧本的叙事。我们希望,这部作品对萨汉德、莱拉和玛尼的困境细致入微的呈现,可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国际社会能够做些什么,以改善目前数百万流离失所者的状况。

 

 

 

D20优秀作者:《洛里诺的鲸鱼》

评委推荐词:作品记录了俄罗斯北方临海楚科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带有着人类学的记录特点,不论是选题内容的呈现、还是作者思考的传递、亦或是影像的品质都令人欣喜。在那个特别的地方,在地文明与舶来文化、政治与经济对人和自然的影响都让观者唏嘘不已,而人与鲸鱼在其中展现的顽强生命力让人震撼,富有历史感。

 

 

 

评委会特别推荐:《巴班克:当我死时告诉我》

评委推荐词:这是一部艺术水准极高,禁不住像主人公致敬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爱的纪录片,他是影像的制造者,也把灵魂安放其中。谢谢主创把最后的时光呈现给我们,一段舞蹈令人心跳,一张面容随时隐去,更像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两个人用书写般的温柔和美感抚慰了观众面对死亡时恐惧的心灵。巴班克说电影可以延长生命,但对我们说,巴班克的生命也从未消失过。我们相信他这会儿正隐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观察着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变故。

 

 

 

 

IDF创投

 

“IDF创投”提案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对纪录片作者的扶持单元,为具有国际潜力的优秀纪录片项目创造孵化及合作机会,并激励更多纪录片作者创作更具品质的艺术作品,也真正意义上使大会获得了大地的价值——栽种,孕育,滋养。短暂 3 日,我们看见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选题,不同风格的纪录片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DF创投”提案单元入围项目的女性导演占有多半的比例,90 后导演占据一半的位置。其中,李柯靓、谭墨两位导演的长片处女作都入围了此次创投单元。

 

 

创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评审针对不同项目也提供了中肯的反馈与建议。10月17日,大会举办的第一天,入选的 13 个项目提案进行了预演,IDF特别请到著名导演、监制,台湾20世纪90年代导演的代表徐小明,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首届IDF优秀纪录片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杜海滨为所有项目做指导,并且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10月18日—19日为正式提案,本届大会邀请的 3 位评委: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博导、中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广协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陈宏,职业纪录片导演周浩,视纳华仁CNEX的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以及CNEX Studio执行长、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选片委员、中华新世代影像文创协会常务监事陈玲珍对13个项目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最终评出本年度的“IDF创投”提案结果。

 

 

 

 

IDF最具潜力发展计划:《拳后妈妈》

评委推荐词:探讨了现代女性的多重可能性,也为未来构建爆款影像奠定了美学基础。在寻求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中,提案中女主人翁斯斯为我们展示了“铿锵玫瑰”与“柔性妈妈”的两种极致的女性之美,以及她在此过程中的光荣与梦想、爱与哀愁。

 

 

 

IDF优选提案 :《离江去》

评委推荐词:想要留住绿水青山,改变竭泽而渔的现状,然而一纸禁渔令,又将给终生只知渔猎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试图记录这个过程,探究生命的新去处和人们的处境。呈现一首逐渐远去的渔歌。

 

 

 

 

 IDF优选提案:《胡阿姨的花园》

评委推荐词:作品展现了一位卑微的,不引人注目的的老人,在导演的镜头下显得那么的有生命力。《胡阿姨的花园》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每一部纪录片都凝结着创作者的心血,每一帧影像都潜藏着无穷的可能性。感谢所有创投作品为IDF带来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与新思考,期待它们终将在未来绽放。

 

 

 

“纪录之光”展播

 

“展播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窗口,最具备公共性的部分,本届“纪录之光”展播单元共展播纪录片 32 部,其中纪录长片 17 部(14 部为首映)、纪录短片 9 部(4 部为首映),系列纪录片 6 部(1 部为首映)。展播单元又分为D20评优、处境叩问、语境复现、镜像实验和浙江纪录 5 个部分。展播片单兼顾了海内外的成熟导演和新锐作者,题材包含对现实的关注与语言探索,甫一发布,就引发广泛关注与传播。

 

 

高质量的展播片目、有深度的映后交流与广泛的影迷基础相结合,是IDF展播单元的特色。四年里,它已成长为国内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纪录片展播活动之一,在纪录片从业者与爱好者中,具有广泛的向心力。

 

 

从10月16日至10月19日,本届IDF共安排了28场展播,展播场地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单向空间。现场观影秩序良好,交流热烈,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和观众的节日与交流的盛会。在注重防疫工作的同时,IDF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映后交流——海外导演通过线上视频与线下观影的观众进行实时交流,这也是本次展播活动的亮点之一。

众多嘉宾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如此特殊形式与观众交流。”亚洲首映影片《洛里诺的鲸鱼》,导演马切伊·库斯克在山间寻找到信号较强的位置,并在狭小的车内空间与观众交流;《巴班克:当我死时告诉我》映后时间正逢导演巴拉巴拉·帕斯生日,相隔一万八千公里,全场观众透过荧幕,为导演共唱生日歌并分享蛋糕,与导演共同度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导演也在分享中流下感动的泪水;《永远的瓦尔辛湖》中国首映后,导演让娜·伊·旺德斯在瓦尔辛湖前的小屋同观众互动,延续了片中氛围,并让观众见识到瓦尔辛湖现貌,如此意外之喜引起观众欢呼鼓掌。

 

 

IDF论坛

 

“IDF学术论坛”是大会思想交锋与学术互动的平台。本届论坛(IDForum)学术主题为“后真相时代的影像真实”(Reality of Image in the Post-Truth Era),由学术讲座、学者论坛和作者论坛 3 部分构成。IDForum特邀国内3位学者:姜宇辉、汪民安、胡泳,顺利举行了3场精彩学术讲座,并与听众热情互动交流。

 

 

IDForum圆桌论坛分为“作者论坛”与“学者/作者论坛”两大版块,邀请了业内多位著名学者、作者,以【何谓真相?何谓真实?】【影像与它的真实性理想】【纪录片的影像真实】为分论坛主题,进行思想交锋与交流,对“后真相时代”境况进行反思。

 

 

本届IDForum作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学术版块,聚集了诸多国内外学者、作者,包括线上嘉宾和线下嘉宾,实时联动交流,吸引了共 800 名听众参与,旨在以宽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整合与更新纪录片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此来支持并伴随纪录片创作中的艺术探索与社会实践。

 

 

疫情防控及数据总结

 

因疫情防控原因,本届IDF大会相关活动的报名方式均采用预约制,报名小程序阅读量达 121771 次、报名 6291 人次。“纪录之光”展播单元在杭州三所场地同时进行,4 天放映 28 场共 32 部纪录片,其中 22 场实现映后线上线下交流,近 5000 人次齐聚杭州共同感受纪录片的魅力。

 

 

此外,“IDF论坛”单元(IDForum)举办学术论坛、圆桌论坛、IDF讲堂共 6 场,800 余位听众参与学术交流。大会还邀请了注册产业嘉宾 160 余人,媒体 80 余家,志愿者 60 余人。新京报、央视纪录片网、优酷纪录片频道、腾讯网、微博纪录片联盟等国内一线的播出平台、制作机构自发注册参会。

为IDF顺利进行,大会严守防疫要求,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提前做好预案,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具体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并根据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最新指导意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回首与展望

 

司徒兆敦老师对本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寄语——“希望IDF能秉承已有的人文之关怀,学术之态度,纪录之精神,并继续探寻纪录片在当代社会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的确,当我们目睹各异的人物和故事,影像于生命的写生,于生活的凝视,涌出独属生灵间的共情,这是“生”;疫情的袭来排山倒海,城市被笼上恐慌焦炙的阴霾,但我们力挽狂澜,共同寻找生存的方式和意义,这是“活”。世界本是一片虚无,正如影像中所有声响都趋于冗长的沉寂,所有的光亮终落入漆黑的混沌。迷失,衰败,消亡,一次又一次,“生”便有了意义,“活”才得到证明,它们存在的地方,“生活”也必将存在。

 

 

虽然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已正式落下帷幕,但生活永不落幕,生活的记录者们一直在路上。疫情之后的IDF2020必将是一届令人难忘的大会,除了难忘之外,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始终坚持着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在转瞬即逝的时间里留下了永恒的影像;感谢每一位热爱纪录片的观众,是你们的到来和参与,让IDF熠熠生辉;更要感谢所有为IDF努力付出的人,助力纪录片展现在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感谢你们,在这特殊的一年,与我们相逢在西子湖畔,我们明年再会!

 

 

2020年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荣誉颁布

2020年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创投”提案结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