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age News IDF·创投 | 10月18日“ IDF 创投”提案单元活动回顾
IDF·创投 | 10月18日“ IDF 创投”提案单元活动回顾
2020-10-18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 The 4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 2020”)是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专业纪录片盛会,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于2020年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持续进行“我·纪录·事实”的探讨与溯源,以“探索纪录本体、树立青年实验、高举人民之心、打造东方品质”为宗旨,围绕“生·活 Life, Lives ”的主题展开对纪录片的多元观察与展望。

 

 

“IDF创投” 提案单元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对纪录片作者的扶持单元,旨在为具有国际潜力的优秀纪录片项目创造孵化与合作机会,鼓励纪录片作者创作更具品质的艺术作品。大会面向全球华人社会题材、华人纪录片创作者征集处于拍摄或者后期制作阶段的纪录长片(时长60分钟及以上)及系列纪录片(两集及以上或具有关联性的系列作品)。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IDF创投”提案单元于2020年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举行。入围的 13 项企划主创人员到场并阐述项目主要内容,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博导、中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广协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陈宏,职业纪录片导演周浩,视纳华仁CNEX的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以及CNEX Studio执行长、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选片委员、中华新世代影像文创协会常务监事陈玲珍等3位评审出席本次提案单元。

 

陈宏先生

 

周浩先生

 

陈玲珍女士

 

 

10月18日首先亮相的7部纪录片项目包括了6部纪录长片与1部系列纪录片。

《成余与叶贞》讲述了一对老夫妇在艰难岁月中白手起家,将六个子女培养成村子里第一批大学生。如今年近九十仍坚持农耕,替子女守护着老家。出于好奇,作者作为他们的孙辈,在七年前举起相机,让他们对着镜头讲述过去。然而随着拍摄的深入,这对老夫妇的生活远不止一饭一蔬、一草一木这样简单。在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背后,他们日复一日地争吵与陪伴,怀抱不被家人理解的担忧和苦恼,又在复杂的情绪中回归生活,尝试接纳彼此。评审陈宏评价:“这个题材很多家庭可能都有切身体会。”“任何作品都不能脱离时代。作品的主题指向要与时代关切有所呼应。”评审周浩则希望导演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这个常态化的故事。把人物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部片子也许会别有一番风味。

 

《成余与叶贞》提案现场

 

郑陆心源的《错落斑驳的》讲述了前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一家去缅甸拜佛,并得以寻访太外公的足迹。作品以散文的方式叙写太外公的传奇经历和这个家庭的故事,它不仅是外婆寻找消失父亲的家庭日记,也探讨了离散的亲密关系、记忆的尺度以及东南亚语境下中缅两国社会与个人的历史。作者引领观众思考一个人如何在另一个人的记忆当中存在。评审周浩表示“错落斑驳”应当从影像中呈现,而不只是画面的斑驳。这部作品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个性的方式与观众沟通、共振。与评审周浩不谋而合,评审陈玲珍也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回归创作的初衷:出发点与目的地。此外,陈宏、周浩两位评审均认为“实”具有动人的力量,作品不一定要以纯虚构的方式呈现。

 

《错落斑驳的》提案现场

 

此次入围的两部以老人与子孙关系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展现了代际关系的不同侧面。新冠疫情期间,独立音乐人大黄的奶奶染病住院,大黄努力维系与奶奶的联结,为她而战斗,最终奶奶在大黄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但是就在奶奶回家的那天,所有矛盾都爆发了。大黄的生活困窘与性情暴躁、奶奶的猜忌多疑,让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大黄和奶奶》的导演吴美芬跟踪记录他们的故事,希望引导观众看到他们内心深藏的爱,也聚焦危机之中的人际关系,反思后疫情时代,家庭关系是否会真的因此改变。评审陈宏评价:“相对于疫情题材片来说,此片有一定深度。”而“如果抓住那些平日难以见到的生活细节、人与人之间的细节加以展示,会对人的认识有长久而普遍的价值。”评审周浩表示于这部作品而言,疫情是背景,应当把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大黄和奶奶》提案现场

 

潘志琪带来的《胡阿姨的花园》则是“一个关于爱和救赎的故事”。胡阿姨在重庆的城中村——十八梯经营着一间廉价小旅馆,同时每天会去解放碑捡拾垃圾。她穿梭于两者之间,用捡回的垃圾构造着诗意的精神空间,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鼓舞曾患抑郁症的儿子。与此同时,她也在为自己三十年前的三角债务心存负罪感,儿子反过来劝说她忘记过去,回归现实。作品以胡阿姨的花园为精神内核,在旅馆的住客来往之间,在小花园与高楼大厦的穿梭之中,胡阿姨与儿子相互扶持与救赎。评审陈宏评价:“这些人身上的精神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此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评审周浩认为救赎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而整个片子中胡阿姨的人物状态是处于一个层面的,建议凸显人物精神世界的层次感与变化。

 

《胡阿姨的花园》提案现场

 

《离江去》着眼于大环境下个体的命运。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渔民和执法者被共同裹进一个漩涡之中。他们被剥离出原有的生存形态,试图找到生命新的去处。为此,当地企业家试图建设一座重现渔民生活场景的文化园,以求让渔民文化得以在子孙后代中流传,然而真正的渔民群体却逐渐消失。评审陈玲珍建议作品要呈现问题—政策—问题之间的连锁反应,亦要展现配角更深刻的侧面。评审陈宏表示,“这部作品应该像一首远去的歌谣。要有度地呈现人物对过去的眷恋,微妙之处应当展现出一个导演对时代和人类发展的把握。”评审周浩则表示从建设文化园的视角切入探讨未来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离江去》提案现场

 

而《流浪归途》则是将个体的际遇作为时代的镜子,讲述一个在书中避世的流浪者——沈巍如何被速食的流量加身,被迫回到社会并试图投身与他反向而行的时代洪流中,又怎样一步步被直播世界吞噬,努力挣脱却又进退维谷,进一步探寻沈巍被迫流浪、被媒体塑造成“大师”“文化苦行僧”形象的原因。评审陈宏认为沈巍是一个多面镜,更好的视角是从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审视沈巍及其周遭的一切。评审周浩则表示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应当是像演对手戏一样的关系。“他与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作者要有足够的包容度。”

 

《流浪归途》提案现场

 

本次入围的唯一一部系列纪录片《非C位青春》聚焦时代舞台上尚未被聚光灯照耀的年轻人,他们职业独特、拥有独立的追求和经历。导演徐洪亮认为并不是只有第一名才值得被记录和歌颂,普通人的人生也值得经历。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他们与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焦虑无畏搏斗,探求着展现自身独特性的存在方式。

作品以脱口秀演员张博洋、炼钢工人朱小舟等群体为拍摄对象,一反标准答案,呈现非C位的闪光人生。评审陈宏评价:“此片市场价值高。它关注当下中国青年人的生存状况。纪录片要追求个性、个人化的叙事,但是必须要与时代结合。接下来要注重叙事的指向,不要忽略典型性。”评审周浩表示对于这种主题先行的纪录片,要保持创作的激情,避免模式化操作。“自然流淌出来的故事要比挤压而成的故事好。”评审陈玲珍强调“要做什么样的片子、给谁看是一个根本问题。”

 

《非C位青春》提案现场

 

本届IDF组委会就“IDF创投”提案单元共征得纪录片项目 128 项,有效报名 115 项 。其中,长片项目 102 个,系列纪录片项目 13 个 ;中国地区制作项目 92 个,中外合制项目 22 个,外国制作 个。男性导演 75 位,女性导演 45 位。最终有 13 个项目入选本届“IDF创投”提案单元。